这应该是在日本学会计最全的介绍了(二)论日本会计体系中的计算,理论,学术之间的关系

这一篇底稿虽然在三月底就已经写完,但我发觉它的重要程度应该是在这个系列里应该算是举足轻重的(大部分读者应该都是研究科或者专门职的受众),考虑到日本会计学体系中计算,理论,学术三者的关系阐述将会直接影响到资格考试,大学院入试和论文,多次删改后才选择了发布。

如果说计算能力需要敲击计算器是三者里区分比较明显的,那么一开始在日本会计学中很多人并不能分清理论和学术之间的关系。一针见血的讲,理论就是限定了范围的学术,学术则是不限制范围的理论,而这个范围即是会计基准。

先搞清楚目标是什么,再对特定的能力进行加强,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见过很多研究科的在入学考试前抱着GAAP不知所云的啃,或者临近考试一个礼拜还在猛学二级)

1.什么是会计理论(为了单纯化省略了实务指针和会计监察6法)

理论的灵魂在于为计算提供最基本的底层逻辑,通说(一般论),有力说,反对说,现行基准构成了理论的体系,要理解它们其实并不容易,我在tutor时代和教院生的时候一般举日本会计的几大特征中最为人所知中的のれん(goodwill)dep(減価償却)的论点

通说(一般论):长年以来下实务上一直是这样做的,大部分(日本)会计学家是这样认为的,因为是代表理论,问一个一般的商学学部生也可以回答上来的说法。

exのれん是超过对价,需要和超过收益进行抵消,采取一定的假设的前提下逐步费用化

有力说(一般情况≈现行基准):有力说和通说的区别在于,有力说虽然没有通说一般广为人知,但是往往是著名的学说因此作为代表例被选入了现行基准的会计处理的理由,加之更加偏向学术,因此知道的人逐渐会变少。

Ex 企业结合会计基准 105 のれん如果选择不进行dep,则在长期角度来看自己創設のれん会慢慢取代のれん

反对说以及反驳的反驳:注意在理论的世界里,特别是如果限定在理论的考试的世界里,比起反对说更重要的是反对说的反驳(即现行基准虽然存在反驳A,但是有反驳的反驳-即支持A的说法,这比起A要重要多了)

Ex 企业结合会计基准 106 のれん可以可以进行减损而不需要定期规则dep

反驳的反驳,1.以上反对说忽略了随着时间超过收益力的下降,不符合经济实际,且2.最终导致自己創設のれん 记上,并且3.在会计实务上会存在问题。

如上,理论服务于标准化考试和类标准话考试,理论世界的主要学说均来自于学术,但是通过会计基准限制了其的范围,除了以下两个例外,其范围已经被严格限定于各个会计基准的【結論の背景】之中,原则上考试不需要引用具体学说提出者,也不需要指出其出于哪个会计基准。

例外1.一般在会计师考试中被叫做理论第一册(近现代古典会计)的理论,因为其不存在会计基准,或者其参考了企业会计原则(并不存在結論の背景),这种情况下要么1.是非常基础简单的会计题(如会计大学院研究科入学考试),2.是非常复杂的,偏向学术的题,每年论文考试可能会有1到2题,需要跳过(日语说法叫做作文大会,你自己看着写点啥就行吧)。

PS:个人常年指导大学院毕业论文的情况下,就财务会计来说,原则上古典论点其实比现代论点难写得多。

例外2.公认会计师考试会当场发一本经过了删减的会计准则大全(删掉了各个准则的【結論の背景】部分,其在第五题的理论里会要求给出会计操作的出处,可以视为对考生会计准则把握能力的考验,也算是一个例外

通过以上基本可以把理论的世界分出2个集团

1. 现代会计集团→由GAAP组成和概念フレームワーク(日本会计圣经)组成的会计理论,其在整个会计理论的占比大概是90%

会计师考生→短答时期不要求理解理论背后的逻辑,只要求记住会计处理(即结论),论文要求理解逻辑并背诵(记住结论的由来和理由),如果要得高分还需要尽可能贴近其原文。

大学院入学考试→其中贴近第二个集团的会计基准,比如純資産、自己株式这几个章节因为大量借用和参考了古典会计集团的思想,被认为是大学院入学考试比较重要的会计基准以外,基本是考试是不会出的。

就算是到了JICPA合格后的世界,实务指针和会计6法也是一个限定范围的理论世界。或者说在工作中遇到的会计论点,进行讨论(监察法人的主张vs会社经理财务部的主张)的时候,理论的威力(XXX会计基准的XXX要求XXX)也是永远大于学术的(XXX学者主张XXX)。

2. 古典会计集团→由近现代会计论点组成的会计集团,其论点偏向导入会计基本逻辑和理论,通过时间轴来掌握会计世界的会计观的变化,其特点是很少涉及实际的会计操作和计算。其在整个会计理论的占比大概是10%

对于这个group,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会计师考生→考虑到概念フレームワーク必须背诵至滚瓜烂熟,而除此之外的古典会计集团其实际出题的的可能性非常低,就算出题了还有一半的几率是出题委员故意设置的难题,得分情况堪忧,所以大部分时候古典会计集团最重要的使命是成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顺利过渡到概念フレームワーク

(顺便提一句,从历史背景上来说,概念フレームワーク是日本会计业界被IFRS发难后写出来的一个玩意儿,不少人吐槽它的日语非常奇怪,与其说是写给日本人看的,倒不如说是拿来和洋人吵架的

这种涉及到会计历史类的裏話(黑话),其实在退职给付基准,事业分离基准,减损会计基准等中都有体现,换句话说这时候基准里写的话其实不是真心话,而是一种迫不得已写出来的乖离状态下的日语。隐晦而又不失分寸的表示自己知道这个来龙去脉,是增加采点者心证的一个小技巧。

EX.退職給付に関する会計基準67(1) 论述了关于過去勤務費用和数理計算差異的遅延認識的理由,用一般的理解去看它其实说的很暧昧,根据也是有很多可以诘问的点的,这就是因为它真实想说的内容是、

「遅延認識の間に差異の相殺により、P/Lへのインパクトを緩和しつつも、費用と収益の平準化という日本基準の共通の考え方を反映する。」→当然基准上不能这样写,所以论文考试的时候为了考验考生是否真的知道这样背景会故意将原本需要8-10行的内容,只给予2行的回答空间。(大学院不会出这么难的题,安心)

大学院入学考试→基本是主要考的就是这个。

2.什么是会计学术?

在大二下学期到大三那段等待第二次论文考试的时候,作为消遣(搞零花钱)的手段开始有意识的教会计学,一开始主要搞入学考试吧,但是生源不稳定,有一顿没一顿的。后来转而在不违反学术伦理的情况下搞已经被教进去的院生的论文(一条龙服务了属于是),对于会计学学术还是具有一定的发言权的。当然了,虽然我执导过俩只手左右的论文,但都是学术垃圾,很惭愧。

先摆出结论就是,会计系学术要强,一个是会计系理论的储量如何,另一个则是会计系学术的要点能否清楚掌握。

一篇还算看得过去的会计系硕士学术垃圾,一般要拉扯(难搞)的地方有这么俩个。你自己的论据的支持,你教授支不支持你的论据(起码经得起他的考验吗)。

其中你的论据又可以分为俩个难点,一个同类推论(会计学非常讲究A是这样的,B是这样的,所以C也应该是这样的这种论据),一个是先行研究(之前某某也提过XXX,他是这样说的)

教授对你的论据支持取决于教授的难搞程度,所以我基本每次他们发表完了都第一时间关注教授对这次发表的态度,如果逻辑不行就加强逻辑,如果是论点本身不行就要乘早换论点毕竟制造学术垃圾就是为了混个毕业嘛,大家都懂,怎么好写怎么来。

会计系理论的储备高,容易很快在脑子里找出别的可以进行同类推论的点,至少论据支持方面可以少吃一些苦头。而先行研究和教授方面则看中一个人的学术要点把握能力,能不能找到一篇论文就立刻从下方的参考中找到四五个相同的点儿,能不能做出一篇逻辑差不多让教授信服的文章。

可以说会计系的学术和理论之间其实不存在太大的关系,如果你硬要扯一个的话,同类类推算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出题者如果想要同时考察学术思考能力和理论储备,一般就会出需要同类类推,或者说从看似毫无关联的几个会计论点中找出他们共通点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其实大量存在于概念フレームワーク里,作为论文仅存的还算是靠近学术的题目,至于概念フレームワーク里不存在的一般是就是作文大会了)

而说到院生,至少在入学考试阶段的话,学术思考能力一般不列为考察对象,还是那句话,又考学术又考理论的题一般都贼难,理论上这样的考试用来选拔人才是最理想的。可是近些年会计系大学院入学学生的水平下降的厉害,各大名门的考试也已经下降到了只考古典会计集团的水平,毕竟大学院还得继续开下去嘛…

另一个重要的区别则在于覆盖率,负责任的讲,如果抽出一个会计学博士和一个JICPA的合格者(不是瘸腿偏科非常严重,靠别的科目拉合格线的那种)比较其双方对某个论点的熟悉程度,博士其研究范围内的内容的,应该是JICPA输,但是如果考虑诸论点(博士研究论点外的论点)的了解程度,JICAP赢。从中也可以看出理论和学术的区别。

总结

会计理论服务于标准化考试和类标准化考试,用于选拔适格人才,其是严格限定了范围的。可以说社会科学没有正确的答案,但是会计理论有正确的答案,因为需要评定分数,判断合否,会计理论在实务上的应用远远大于学术思考,因此在会计师考试中占据了绝对大多数,且偏向实务的现代会计理论集团占据了绝对大多数。而另一方面,会计系大学院入学考试原则上希望出题既考察理论又考察学术,但是鉴于各种实际因素,其也已经越来越偏向一个理论的考试,并且因为母集团的实际水平问题,其的重点放在了古典会计理论集团。

会计学术和理论的区别在于其不限定范围,而会计学术能力和理论能力是否成正相关,也只建立在一些非常严格的特定条件下。

附计算论点段位对应理论能力

簿记2级即以前-不具备任何理论能力,但可以看懂古典论点

簿记1级或成绩优异的大学学部毕业生-严格来说会计系seminar出身的话古典论点能简单写点儿啥,簿记1级理论系统学过的话古典论点较熟悉,现代论点基本不明白。

会计系研究科大学院合格者-(和其他相反,计算能力几乎不具备(有可能有二级),古典论点较为熟悉,现代论点除了几个特定的以外不具备理论能力)

短答合格-古典论点熟悉(短答150以上为非常熟悉),现代论点知道结论和会计处理,背后的逻辑不太清楚(短答财务单科150以上可能能够大概解释

论文合格-古典论点熟悉(12月短答合格,8月论文这一组时间宽裕可能系统性复习至非常熟悉),现代论点熟悉(第四问高分者非常熟悉)

注:上边所说的那种需要动脑子的考验学术思考能力+知识储备的题目,其实哪怕是论文合格者也是没有的(为了对应考试特化了GW(概念フレームワーク)里的这样的频出论点,当然可以到其选拔的是实务人才不是学术人才,可以理解。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