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CPA(日本公认会计师)在学合格后的流程(二) 日本四大的资格采用以及日本model

书接前文

JICPA(日本注册会计师)在学合格后的流程(一) 如何在日本留学签证的前提下解开封印?

今天来说说考试结束后,紧随其后的奇葩就职活动

其实在自己亲身体验到合格者定期采用之前,我是不敢相信前辈嘴里说的,大概等于一场大学社团的面试活动吧,这样的说法的。

背景:合格者定期采用是日本四大每年接受新鲜血液最基本的路径,从3年黑暗时期(后述)稳定下来的日本会计师考试大约会每年诞生1300-1400名合格者,抛去少数不会参加就职等等因素之后,大约会有1100人参加就职,而就职活动的过程那可真是和普通就职一点关系都没有…

(因为R2被corona所害导致的延期,我尽可能选择正常年份作为假设的话,应该是这么一个路线)

8月30日左右 My page解禁

允许考生建档,和普通就职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但需要填写考号和短答(第一次考试)合格证书号

8月30日到11月15日 个别说明会解禁

全体说明会,事业部说明会为主,说明会在线上举行的话,一般是前半场PPT,后半场则进入个别room(一般是1个职员对1到2个参加者)

11月16日 合格发表 短暂禁止解除

11月16后3天内面试,再过3天内定发表(必须同时在内定发表日的下午1点打电话或mail通知)

这一连串的过程,最重要的一定是说明会,说明会最重要的一定是个别接触!

个别说明会最大的目的是吸引就职者,并且取得联系方式,包括且不限于,mail,line等一切可能的方式

特别是前几场说明会,将会直接左右合格者的决定,因此常见的办法是

お礼メール(在说明会结束后发的一种感谢信)

经典的套近乎开场白

XX桑我也是XX大学的,真巧啊,我来帮你就职吧,有事儿叫我啊! (要不怎么说某K和某W的recruit是最受欢迎的,毕竟后辈多,几率大。当然了,千万别觉得是巧合,很有可能是系统安排的)

XX桑原来是XX预备校(补习班的),我也是啊,有不懂的问我啊!(如果校舍还凑巧一样的话,作为neta是在好用不过的了)

XX桑,我虽然和你没啥关系但我觉得我和你一见如故啊,请务必找我(唐突了属于是,我估计recruit职员肯定会骂system咋给匹配的,一点共同点都没有)

当然了,这一切一般来说都指向一个目的 【个别接触】

XX桑,听说你对XX产业感兴趣,真巧了,我们XXX的这个是最强的了,我给你介绍这方面的manager如何,你跟他细聊一下。

对了,个别说明会只能打开第一印象,真正重要的是让合格者进入单线联络的模式,而这就被叫做个别接触。个别接触一般是在知晓了合格者的兴趣产业(具体到业界,甚至是client)之后,对其进行单独一对一的长达一小时的Q&A(合格者问,职员答,一般来说是M或者以上级别的)

为什么个别接触率是如此的重要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買い手市場之下的就职实况了

虽然早已经不是泡沫经济时代,但是四大之间的君子协定(每年缔结)依然规定了

不准妨害就职生的就职行为(面试结束后突然拉去闲聊,宴请,喝酒唱K,关手机)

不得在规定时间前暗示内定

俗话说写着禁止随地大小便的地方一定是因为有人这样做过,至于四大就职季的各种奇葩事也是在tutor圈子里的口耳相传至今(PS现在的就职环境已经文明多了,这些大多是早古时期的段子)

Ⅰ.某君在结束面试后被突然宣布豪华温泉三日游(线下时代四大面试一般集中安排在一天),岂料只是第二志愿,逃进厕所咬牙选择跑路

Ⅱ.某君在终面时被要求打电话给对家辞退面试,下楼后某君慌忙打回去,对面毫不奇怪地表示,老伎俩了,当然不算数,随意

Ⅲ.某君在2选1后,败家选择纠集了他的大学前辈,社团前辈对其进行了漫长的友好交流,最后该君被迫逃回老家直至面试结束。(这个其实很有可能是真的)

当然了现在的四大定期采用已经文明许多,所以个别接触成为很重要的渠道是因为,

1. 可以测试就职者的真心程度,并且可以逼迫其尽快做出选择

对于一个并没有真正参加过监察的合格者来说,1V1的准备1小时左右的问题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而一般来说频率最高的时候可以做到一周一次个别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选择4个都要,那么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准备。其实几乎就在考试结束后一个月,大部分同期包括我自己,已经选择了4抛2,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这实在是太他妈累了

2.可以全方位评价就职者,了解其所想

就职者有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诉求和疑问,解答他的疑问并且及时安排下一次更加贴近其所想的面试,大大加大了好感度。

3.面试的时候让其不要紧张

一般来说一周一次的本命的话,无论1面还是2面,应该都是个别接触的时候早就遇到过的人了(所以面试会很短很短)

这里需要对合格者进行一个母集团分类,一般来说1200到1300个合格者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母集团(职业病犯了)

1.在学合格者group(在校就合格的,极少数)

2.毕业合格group(大四合格或者资格浪人1年左右的,实际体感最多的情况)

3.准毕业合格group(资格浪人2年以上,年纪在25以下的那种,实际体感第二多)

4·社会人group(边工作边考试后合格的,年纪可能在25以上)

5.其他group(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描述)

通常来说,定期采用并不是特别看重考试顺位(顺位如果你不主动说基本没人问,况且这里是合格前),但是会看重年龄(但是现在这个合格率情况下一般只要不是特别夸张不存在劣势)。Group从上到下议价权逐步减轻,3.及以下的Group可能存在货不对板(当时明明期望去A事业部,却被分到了B事业部等)

其中group1是特别需要关照的对象,一般来说个别接触的邀请会来的无比的快(我有心统计了下大概是第一场说明会,最迟不会超过一个礼拜,四个如果都参加了说明会,四个应该都加上了)

个人和现在的法人(A)大概是第一场说明会结束的晚上即来了邀请,其实当晚上就暗下决定应该就是它了,但出于保险起见从剩下3家中挑出了1家。(B)

和本命的频率大概是一周一次个别接触,当时其实受到周围有人只留下本命的影响,3个月合格等待期都过了2个月也没找过B,B再三发出邀请后觉得不能这样于是选择了接。

不得不说其实原来并不喜欢B(日语里应该叫做没感到缘分),说明会也只参加了一次全体一次个别,但是个别说明会分小室搞活动的时候,原本是1个职员对2个参加者,其中一个参加者鸽了,在蜜汁尴尬中那个职员表示自己是在上海读的国际小学,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一直都有蜜汁好感。

(其实我个人对于B的这个事业部的内容一直都挺兴趣的,这次个别接触表现得很感兴趣很积极,而且可能是觉得我是外国人,不参加个别接触很积极也是文化差异?于是乎三天后就被安排了第二场)

不得不说已经到了个别接触的关键期,法人之间也没有心思弯弯绕了,这次个别接触被直接问到了和A走到了哪一步,对于B到底有多少兴趣,选择了如实回答(那个M真的是个非常好的人,不想撒谎)

B在面试前选择发了一篇长Mail表示看出了应该是想去A,表示理解和祝福,回复表示谢谢理解和祝福,应该不会参加B的面试了。

面试前一周,合格已经发表后不知道为什么保守主义心思发作,答应了一直没参加个别解除的C,结果也被说应该是外国人所以不知道个别接触这个东西吧,情有可原…,C倒是没有这么霸道,只是表示和A并行也无所谓,如果感觉到C的魅力的话请考虑。

这里说个好玩的就是和A一直是一个Manager单线联系,M负责介绍别的人来做个别接触,所以和这个M一直特别亲近,于是面试前问了个蠢问题,既然大家都会在那一天的下午1点准时打电话通知合格结果,那岂不是4家都申的人会被打爆电话。结果那位manager直接就是半开玩笑半当真的一句:やっぱり迷ってる!!!???(你果然还在犹豫吧!!!!),吓得我一口水差点喷到屏幕上。

最后A的1面2面基本都是10分钟内结束,都是老熟人了,我估计他们自己都很无聊吧…A和C如期在通知内定当天1点打电话(真的是手忙脚乱),辞退C花了很长时间(这时候大家都已经是明牌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劝你来我们这儿,道歉N次后成功劝退内定。(PS据说对于几乎不会摇摆的人,会选择声音甜美的小姐姐来通知,对于还在犹豫摇摆的则会让就职期间一直联系的人,甚至是先辈等来打感情牌)

总的来说,四大的定期采用就职活动重点在于选择法人,其本身如果是在学合格或者是大学毕业1到2年合格,一般是不需要担心拿不到内定的。(预备校的样本来说的话,47人是全员内定,甚至连落了某家这样的事情都没有听说)

特别是如果大学出身好,语学条件优越等各种锦上添花的项目的话,法人的动作会很快,进攻会非常的急促(在灰色地带最大限度的用几乎等于内定的暧昧话语加强暗示,安排多个人同时加你),但是脑子里有过一瞬间想着如果当初第一场说明会不是A而是B的话,会不会今天在别的地方工作呢(笑)

(正文完)

附:注意以下是个人观点

黑色3年以及日本会计师模式的个人见解

日本会计师考试采用的是和中美模式完全相反的一套逻辑,我个人认为它存在一个心理契约即任何官方机构都没有白纸黑字保证过合格即就业,合格包就业,但是这在所有的考生心里,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这个心理契约曾经在08金融危机前后被打破过,由于刚才用了新的合格机制,以及面对经济不景气,会计师协会认为应该发挥社会责任,选择扩大了合格人数,合格率一度飙升至20%以上,创造了一年合格3000的最高纪录,但是四大并没有扩大其采用人数,最终导致这个从日本会计师法诞生以来就存在的心理契约被打破,会计师报考人数一度腰斩,发觉这样并没有卵用的协会和金融厅选择了回到日本模式,之后合格率跌至8%附近,直到现在的10%左右徘徊

日本模式是典型的严进宽出模式,用一个非常卷的考试(其纯学习时间大约是3000H,ps个人统计2100到2400H)来创造很低的合格率,但用一个非常宽松的后续保障(原则上就职不存在,因为人数少内部竞争小,工资,社会地位,几乎不可能失业等啥的换句话说给你个体面)来确保高回报率,从而达到它市场平衡的目的。

当然了这样的模式也有它固有的弊端,比如极度的内卷导致四五年起步的浪人到处都是,抛开双胞胎兄弟税理士,作为老三的簿记1级纯学习时间只有400H到600H,无论是老二还是老大都是3000H级别,中间不存在一个可以过渡的资格,扼杀了人才的进取心,最终导致了业界慢性的人手不足etc…

关于大量产生合格者的中美模式和日本模式的对比,日本也有不少学者研究这块,毕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就不献丑了,以后讲到日本会计系资格的版图的时候,应该会拿出来好好说一说。